页面树结构
转至元数据结尾
转至元数据起始

        指Smartbi析及

1 名词解释

指标模型相关名词解释。

名词定义
维度

维度是业务观察事物/描述事实的角度,比如日期维度,包括“年”、“月”、“日”等;地理维度,包括“省”、“市”等;机构维,包括“财务部”、“研发部”等;

度量度量通常是数值信息,比如销售、价格、成本等。这些数值是可以进行计算的,例如求和,求平均,求最大值等。
维表维表是一种数据表,保存了维度的属性值,如日期维表(存储与日期维度对应的年、月、日等属性值)、地理维表(存储国家、省/州、城市等属性值)等。
事实表事实表是一种数据表,存储有事实记录的表,如系统日志、销售记录等。
原子指标含义与度量相同:是业务定义中不可再拆分的指标,具有明确业务含义的名词,如:支付金额、客单价、销售数量。
计算指标

是基于原子指标通过四则运算或结合条件而产生的一类指标,如:“不良贷款率=不良贷款/贷款总额*100%”。该类指标不需要将数据结果存储到指标存储库中,只在前端计算结果展现即可。

2 功能背景

       企业经营管理本质上就是基于指标的量化管理。但是,在指标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。

  • 同名不同义:指标名称相同,但是计算逻辑、取数和统计的口径等不同,难以对数据产生信任。
  • 同义不同名:指标统计逻辑相同,但在数据可视化的平台上对指标命名各不相同,造成指标的混淆。
  • 口径不清晰:指标的计算口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,导致使用者对这一指标理解产生歧义。
  • 命名难理解:指标含义模糊,表意不清晰,无法让指标使用者快速、有效解读并使用。
  • 数据难追溯:数据来源缺乏直观的追踪链条,难以对数据的来龙去脉的掌握。

      因此,我们需要打造指标体系。通过

3 实现原理

        IT对指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梳理、处理、创建等,构建了完整的指标体系,并存储在指标库中。指标库相当于在上游数据源和下游数据消费之间搭建了桥梁,不仅能够灵活地进行数据变更,同时将一致且正确的数据提供给各种下游消费者使用

Smartbi指标管理提供一站式指标管理服务,通过一个平台覆盖了指标管理从定义、建模、调度、发布、应用的全过程。

第一步,定义指标

       定义指标包括对指标口径、属性、体系结构等定义。这些需要基于全局视角,通过指标规范限制,在平台工具上落地并维护。

第二步,指标计算与存储

        包括对指标对应的维表、事实表创建及数据实现,ETL调度管理,以及计算指标的创建。

第三步,指标建模

       使用创建好的指标来建立模型。这些模型通常是基于特定类型的指标生成,例如基于收入指标来创建收入相关指标模型。

第四部,指标应用

      通过指标数据来进行分析应用,比如做报表报告、大屏展示等等。

4 使用场景

理在各行各业有丰富的使景。

  • 使,量化,并做
  • 使
  • 使
  • 使

5 最佳实践

       在以指标为核心的初始阶段,是以IT为主体来构建指标体系。然后业务直接参与指标体系构建业务和IT协同构建指标体系,业务人员做业务指标的定义、口径说明等,IT人员做指标技术上的加工实现,两者各尽所能,让沟通效率高、数据解读准确。

       以下面场景为例,我们看Smartbi如何通过让业务参与指标管理。

01 业务提出指标

        财务部门小李做财务季度分析报告,需要30个指标。他在指标管理平台搜索,找到了20个指标,包括 “营业利润、“营业收入” 。但还是缺少了10个指标,包括“营业利润率”、营业收入增长额”等

02 技术加工指标

        小李通过简单二次计算得出6个新指标(计算指标),如营业利润率”(营业利润率=营业利润/营业收入剩下的4个指标,包括营业收入增长额、营业收入,小李在指标平台上录入提交了名称、分类、口径等属性。IT获取需求,实现指标的取数、计算和存储等工作。最终,小李通过指标平台搜索、新建指标以及IT的协助,完成了所有的指标需求。

03 业务指标应用

       最后,小李使用Smartbi强大的分析能力,把指标应用于固定报表、大屏可视化等进行分析展现,无需IT开发代码,最终顺利的完成了财务指标数据的分析。

        指标模型不仅帮助企业统一数据口径,解决重复开发问题,降低了IT开发和维护成本,为决策管理者和业务人员提供高质量、可信任的数据。同时,突破了传统“业务提需求,IT开发实现”的指标开发模式,让业务用户深度参与到指标体系的构建,持续完善企业数据资产。